名川资本

English
全部资讯 名川资本王求乐:FaceBook诞生与成长趣事 -...

名川资本王求乐:FaceBook诞生与成长趣事 ----《Facebook效应》读书笔记(下篇)

观点 2018-1-23

【美】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著

 上篇主要讲的是FACEBOOK创立和融资最初过程,此为下篇,将为您展现FACEBOOK成长的烦恼,以及一些趣事,仅摘录几段:

(1)从学生人群,进军职业人群,却天不作美,FACEBOOK打了哑炮,于是士气低落,公司和小扎日益艰难。

(2)小扎为了示好,对Peter Thiel拍了半天马屁, Peter只回了一句:“你这都他妈的是屁话!”

(3)PeterThiel展示了惊人的洞察力,敦促扎克伯格说:“时机真好,让我们他妈的大干一票!”然后,微软和李嘉诚对FACEBOOK投入巨资,估值是150亿美金。

14

       扎克伯格的三次危机

引进资本方之后,公司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此后扎克伯格在公司内部,先后遇到三次重大危机,都对他的领导力和意志,提出严峻考验。

 第一次是A轮融资之后。企业融资之后,往往是风险最高的时候,一下子拿到那么多资金,公司就会膨胀或出现混乱。FACEBOOK也不例外。公司融来的1270万美金,在短短半年内,就花掉将近一半,一直找不到好的收入模式。

 

在这种情形下,总裁Parker却不顾大局,生活和工作依旧胡来乱搞,还不停地玩失踪,公司局面逐渐混乱起来。扎克伯格和伙伴们对Parker也很不满,却没什么招儿。很逗的是,Parker自己毫不隐晦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就是有些“心不在焉”!麻烦终于降临,有一次Parker带着女下属等人,在海边一连好几夜开party,最后一夜被人举报了,警察兴师动众,将其抓进了局子,罪名是涉嫌吸毒(也许还有淫乱)! 

 

这下子彻底惹毛了投资人,ACCEL怒不可遏,召见扎克伯格,对公司下达通牒,要开除Parker。迫于压力,管理层一致决定,Parker走人,但给了他一个不菲的离职降落伞。 

 

第二次危机是在图片功能上线后的半年。公司业务飞跃,引起了众多战略投资人的并购兴趣。从2005年底到2006年夏天的整个半年,小扎游走在潜在收购者之间,态度百般暧昧。 这引起员工们的恐慌,他们完全不知道CEO还想不想继续干下去,公司该往哪里走,是否有必要继续为FACEBOOK卖命。 

 

接下来更要命的事情出现了,FACEBOOK在2006年5月推出新的服务,从学生人群扩张到职业人群(成年人),此事本来就充满争议,但反响一般,这个挫折严重损害了小扎和科勒在公司内部和董事面前的威信。公司士气一片低落!

 在此前后,越来越多的外部高管也空降公司。围绕着这些事情,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或明或暗起来。高管们私下相互讨论:是否应该更换一个新的CEO?公司陷入低谷。 董事会上,科勒甚至盘问新来的B轮投资人,是否后悔投资FACEBOOK。

 

这个危机,直到2006年夏秋之交才得到改善,信用卡广告业务获得学生的极大响应,微软给公司带来2000多万美元的收入,并承诺2007年进一步投入1亿美元的广告费用。 财政状况的迅速改善,暂时缓解了小扎的压力。

 

第三次危机是接下来的关于出售公司和产品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公司收入的改善,引起更多收购者的兴趣,纷纷提出报价,都在10亿美金以上。ACCEL希望卖掉公司,落袋为安。进军职业人群的失败,让公司在决策时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在和潜在收购方拉锯过程中,公司的业务并未停止,小扎尝试一次新的冒险:把服务开放给所有成年人。公司的“灵魂人物”、军师科勒,也开始和小扎唱反调,他和ACCEL的Jim一样担心,公司此前在职场人群市场的失败,经验总结的并不充分,由此他们对一下子扎入“全体公众”这个市场,充满了恐惧。如果公司成功出售,小扎将被迫给他人打工,或者干脆出局,这事小扎不愿意的。 投资人和扎克伯格的矛盾,日益尖锐!

 

小扎决心孤注一掷。首先,他推出了“动态新闻”功能,于2006年9月初正式上线,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因为会暴露学生们的隐私。小扎对学生进行了道歉,安抚他们,并适当增加了隐私保护功能,虽然还是不大爽,学生们也只能去适应网站的改版。小扎从中学到了“先干再道歉”的流氓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接下来,小扎决定发起总攻,全力向全体公众推出服务。为此,他做了两个动作,一是暂时隔离学生和新入的人群,采取一定的隐私保护; 而是同时上线通讯录导入功能。2006年9月26号,网站正式对全体公众开放了注册。公众对FACEBOOK的反响如此之热烈,在几天之内,网站的人群数量,迅速从小百万级,攀升到1000万大关!这个时候,小扎已经很清楚,他赢了!


经历三次严峻考验,小扎终于变得成熟,与之前脚踏两只船(Wirehog和FACEBOOK)的那段日子大相径庭,扎克伯格对FACEBOOK充满了信心。在董事会上,他也变得更加自信、坚定,一言九鼎,而这时他不过是个22岁的娃儿!

15

   招聘年轻人吧,让他们辍学!

拿到ACCEL给予的A轮投资,突然之间,公司似乎无所不能。资金不再是障碍,其业务也在学生中飞速增长。 

拿到融资之后,FB决定扩招人马。 FACEBOOK尤其喜欢招聘大学生,并诱使他们辍学,全职加入FB。公司许诺,如果某人退学来FACEBOOK工作一段时间,未来复学的话,公司可以为其支付学费。公司往往以招聘实习生的名义,面试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就会迫使应聘者退学:“退学吧,因为我们只招聘全职员工!”

 

在FB招募到的年轻人中,有位名叫陈士骏(SteveChen),是Paypal早期的技术极客,“Paypal黑帮”成员之一。但是这个Steve只干了几周,就撂了挑子。 科勒威逼利诱:“你在放弃一座金山!” 但很快,Steve垒了另一座属于自己的金山,YouTuBe!(金子总会发光!)


16

   小扎的交流恐惧症

扎克伯格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里面用小字体,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各类想法。他在本子的封面写道:“如果您捡到这个本子,请归还到上面的地址,酬劳1000美元!”(我打赌捡到的人,拍卖这个本子可以拿到10万美元)。

日常工作中,扎克伯格的交流方式十分诡异。即使近在咫尺的同事,他也要用IM去交流,而不是吼一声:“Hey, 鸟人,帮我把网站修复!” 这种风格,是一种病。

 

MARC ANDREESSON也同样如此,他喜欢带着耳机,故意不让别人打扰,其实他的耳机里什么也没在播放,他宁愿人们写邮件给他,却讨厌当面说话,更憎恶打电话,电话交流简直会要了他的命


17

     Parker离开FB,这是第三次被自己创办的公司开除

FB总裁Parker,在公司融资中功勋卓著,把价格从5000万美金抬到一亿多美金。他早年两次创业中,但都被踢出公司。FB是他第三次创业,他吸取前车之鉴,设立很多措施,防止小扎和自己被扫除出局。

但是,随着公司壮大,这位FB总裁得意忘形。有一次他又消失了,原来是他在举办大party,涉嫌聚众淫乱和吸毒,被条子抓进了警局,公司一片哗然。

 

投资人ACCEL怒不可遏,决定将其干掉!失去同事们的支持,Parker伤心地、第三次离开自己参与创办的公司。(这是命!)


此事在前文已经说过。这里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有人臆测, 扎克伯格对Parker早就心怀不满,可能恰恰小扎向条子举报了Parker。这显然是阴谋论,不大站得住脚。扎克伯格从没觉得Parker犯了多大的错(他可能认为ACCEL只是在找茬儿),但是ACCEL的老板Jim Breyer担心,Parker为非作歹会让公司蒙羞,科技企业怎能和性、毒品、看守所联系在一起呢?是Jim铁了心要撵走Parker(阴谋论者倾向于相信,小扎和Jim在唱双簧罢了)。最红,还是Parker的朋友PeterThiel介入进来,他劝离了Parker!

 

扎克伯格本来就是董事,而且他此前已经有权力任命一名新的董事。Parker离开公司时,坚持要求,自己的董事席位由扎克伯格继承。也就是说,扎克伯格掌握了董事会5个席位中的3个席位!对投资人满腹怨恨的Parker,虽然不情愿离开FACEBOOK,但还是和小扎结成统一战线。

后来,扎克伯格任命自己的顾问Marc Andreessen担任其中的一个董事。


18

       扩张之路:从哈佛到全球,从图片到新闻和应用

FB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两个维度:用户群 和 产品服务,二者交错进行。这是一条严谨、有序、可控的路径。扎克伯格和伙伴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网站的扩展速度和用户体验质量。

 1)受众人群从哈佛,扩展到常青藤,到各大高校,再到高中生,到专业人群,再到全体民众均可注册......   

 

从哈佛到哥伦比亚大学,到斯坦福,再扩展到所有常青藤院校,这个步骤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多人都是高中同学。 这样做的好处是,除了迅速把各个学校内的同学朋友圈建立起来,还可以把各个学校之间的朋友圈,迅速建立起来。天才的主意!

 

2)产品从最初的社交档案,扩展到图片分享,到新闻信息,通讯录导入好友,以及应用聚合平台,多语种版本及翻译体系,广告和视频...... 如今,FB已经无所不包,真正成为古狗的头号劲敌!


19

       想收购FB?门都没有!

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张,Facebook日益招蜂引蝶起来,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古狗和雅虎,都纷纷伸出橄榄枝,希望收购FB。

 维亚康姆对FB穷追不舍,在15亿美金诱人报价面前,小扎松动了,最后却因为付款条件分歧,谈崩了。

 

由于现金短缺,FB又从Greylock等机构以投前5亿美金价格,融了2750万美金,这是公司的B轮融资。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在业务发展和并购谈判中,更加从容了。

 

接下来,雅虎又提出新的收购意向,报价区区10亿美金,因为FB用户增长一度停滞,急于套现的ACCEL想迫使小扎就范。不料,雅虎季报业绩下滑,惹怒了华尔街,彻底葬送了交易,小扎终于得救了!  从此,FB走上了自我生存的不归路。


20
“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经历过一两次蜕变。”

扎克伯格希望成为下一个微软,打造软件开发平台,其本质是应用聚合分发平台。研究了早期图片分享的成功精髓,产品经理们确定了app store的几条核心原则:

1)FB绝对不与app争利!

2)绝对开放,谁都可以进入;

3)对开发者绝对免费。

 

这几条原则,得到了100%的贯彻和执行。激动人心的F8开发者大会之后,诸多应用突然窜红,几乎撑爆了服务器。一款叫做“开心农场”的游戏,得到了如此之多的热捧。

 

但,这也带来了用户体验和隐私等很多负面问题,小扎的态度是:产品和服务先跑起来再说!


21

  微软及李嘉诚,都是科技公司的好朋友

FACEBOOK早期,最大一笔收入来自微软的广告业务,数千万到上亿美金不等。少年老成的扎克伯格,在协议中约定仅限于美国国内。随着FB国际化,其海外广告前景诱人。 

FB的广告前景如此诱人,越来越多的巨头加入争夺战争,最具声望的是微软和古狗。FB高管们在微软和古狗之间,玩起游戏,微软志在必得,因此不光包揽了海外广告,还要给FB投入2.4亿美金巨资!

 

微软给FB的估值是150亿美元,公司不久之前才以5亿美金融了不到3000万美金,短短时间估值竟然涨了这么多倍,而且微软没有附加真正的优先权和特权,李嘉诚跟投了6000万美金。这是公司的C轮融资。这个估值震惊了整个金融界,《华尔街日报》不客气地联想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洛杉矶时报》称其为“骇人听闻”,业内人物则认为这个估值“极其荒谬”。

 

微软对FB的注资新闻在2007年10月底发布,这个时点十分奇妙,因为很快资本市场就迎来2008年金融危机,这是战后以来最艰难的经济衰退,波及全球。然后,经济危机的来领,并没有扑灭投资人的热情,李嘉诚在几个月后,再度追加6000万美金投资,德国人Samwer Bothers跟投了1500万美金,算是C+轮融资。 连同此前的金额,FB在C轮一共融了3.75亿美金。

 

这次融资速度之快,出乎FACEBOOK的想象。扎克伯格非常钦佩PeterThiel惊人的洞察力,他在微软接洽公司时说:“现在正是融资的好时机!”

 

微软不光投资FB,早年在乔布斯回归之后,他们之前还投资过苹果。获得巨资的Apple由此活得了新生。 微软和李嘉诚,真是独角兽的好朋友!

 

高估值也带来了很大的后遗症!。随后发生的“灯塔事件”,给公司带来严峻挑战,而公司的广告收入还在摸索中,FB烧钱非常快,很需要新钱。因为通常每次新的融资,估值要比上一轮价格要,往往还要高出很多。FB的150亿美金估值,让众多投资人对其望而却步。管理层开始意识到之前过高的估值,是个错误。


22

       “灯塔”项目无异于自杀,COO Sandberg加盟并推动广告营收

在尝试广告收入的过程中,工程师们自作主张、仓促上马的“灯塔”,差点毁灭了FACEBOOK。“灯塔”的本质相当于国内“X程”的捆绑销售,绑架了用户的隐私和选择权。 

ACCEL的董事Jim终于发飙,他和扎克伯格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公司开除了一位高管(范·纳塔),建议小扎给自己找个COO,要求是一位通晓广告业务之复杂性的顶级人物。在艰苦的努力和DD之后,古狗的广告业务大将谢丽·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入局。

 

由于太烧钱,小扎终于不再抵制广告业务,但给广告划定了一些原则。Sandberg加盟后,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扎克伯格借机在海外周游列国1个月,放手给Sandberg去干。

 

在Sheryl Sandberg的推动下,FB广告收入激增,财源滚滚!


23

  建立收入模式,曲终人散,伙伴离去

“灯塔”项目给了FACEBOOK当头棒喝。 董事会决定必须要找个来监管网站的用户运营,在不打扰用户太多的前提下,今早实现大规模收入变现。

作为结果,古狗之前的广告业务大将Sheryl Sandberg成为FB的COO。 Sheryl Sandberg的空降,加剧了FACEBOOK高管之间原本就有的紧张关系,小扎的合伙人们纷纷离去,小扎终于全权在握,不用再看其他伙伴的脸色,可以大胆推动广告变现。

 

只是,FB的广告逻辑,和古狗截然不同! 古狗是猜测用户的需求,然后推送广告,以满足用户的需求。FB是用户自己在生产广告需求,或者用户者自己的内容本身就是广告!


24

  最难的事情,是建班子!

一切都是人性使然,中外人性差不多。团队建立,再分崩离析,是兵家常事。

 言归正传。 FACEBOOK的班子,最早是小扎、格林和Saverin。 格林因为父亲压力,先退出,然后Moscovitz补充进来。 小扎、Moscovitz和Saverin三人是FACEBOOK公司注册时,三个持股的合伙人,三人分别负责产品和业务收入。

 

随着休斯、德安杰罗、帕克的加入,公司日益兴旺。帕克经验丰富,street smart,加入后成为总裁和公司代言人,极大地开拓了团队的视野和网络,并且帮助公司顺利实现关键的天使和A轮两次融资。但是萨维林对创业不是很感冒,在业务上也和团队有分歧,渐行渐远。

 

融资后,科勒(战略)、霍德(HR)和SherylSandberg(COO)等职业经理人的加入,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了FACEBOOK的组织、文化、和执行力。

 

中国人创业,也是一样的路子,首先是建班子!

 

“建班子 —> 定战略 —>带队伍”这个方法论和实践,不是联想独有的(虽然是柳传志先生独创的),而是中共建党建军整个历程的真实写照。

(1)遵义会议是建班子。中共之前的班子,缺陷很大,从1920年到1935年,一共十五年,革命大业没干成。 长征后的班子,尤其到了延安后确定下来的班子,才是真正的班子,也花了近乎15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革命战略。红军跑到陕北后,毛先生先后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几篇文章,从而建立了一整套战略纲领,后来的确按照他的设想在执行。

(3)整风运动是带队伍! 带队伍的意思就是文化建设,统一思想,塑造执行力。


25
教父Marc Andreessen及其他顾问

A16Z的老板Marc Andreessen是个顶级牛人。他是科勒和Peter Thiel介绍给扎克伯格的,监护和指导扎克伯格的成长。他曾是Netscape创始人,个性坚强,经验丰富,扎克伯格对其言听计从。

 Marc最初只是董事会聘请的顾问。在小扎的合伙人们离开后,Marc接替他们成为董事,即便他刚刚投资了FB的死敌TWITTER,小扎也仍然保留其董事资格,他简直就是小扎的教父。

 


(图为:Marc Andreessen


FACEBOOK的顾问里面,还有几位如雷贯耳的名字:Reid Hoffman, MarkPincus,Ron Conway,Don Graham等人。

 

ReidHoffman,是硅谷真正发掘FACEBOOK的第一人。他是FACEBOOK团队移师硅谷后,新任总裁Parker的老朋友。也是Friendster和Linkedin的创始人。他不仅自己给公司投了钱,而且将公司介绍给Peter Thiel,成就了FB的天使融资。Mark Pincus是他在Friendster和LinkedIn的拍档,后来自己搞了Tribe.net,是以兴趣部落为主题的另一个SNS网站,他也是FB的天使投资人。

 

RonConway是硅谷著名的投资人,Google和Facebook都是他的作品。关于他投资Facebook的细节,目前没有公开的资料可供查询(欢迎举报),我推测大约是在2004年,Ron是硅谷拥有极高人脉资源的天使投资人,他是FACEBOOK总裁Parker的好朋友,在天使和A轮融资中,给了切中要害的建议。

 

Don Graham是扎克伯格的忘年交。他本来是要投资FB的,条件都谈好了,等待交割过程中被小扎放了鸽子,让ACCEL以更高的价格得手。扎克伯格的情商极高,他带着哭腔给Don 打电话,解释了前因后果,“咨询”Don是否应该拿ACCEL的钱。Don表现了高姿态,并且被小扎的诚实所打动,因此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做小扎的顾问,好好调教这个boy。

 

小扎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极强。为了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CEO,他肯求并得到Don Graham的允许,跟着Graham全天候地跑了将近一周,看看一个CEO做什么、怎么做。


26

  Peter Thiel 与Jim Breyer

FB这本书,除了里面一些有趣的故事,值得好好研究的是两个人,天使投资人Peter Thiel,和 A轮投资人ACCEL的老大Jim Breyer。截止2009年,公司已经非常牛逼的时候,这两个投资者个人分别持有FB的6%和1%(ACCEL另外还持有11%)。

 两人对待公司的态度却完全不同:JimBreyer认为公司前途远大,价值无与伦比; Peter Thiel觉得公司生死未卜,有可能成为巨大的怪兽,也可能随时挂掉!


事实上,两人的态度始终不同。Jim Breyer虽然看好公司,却一直寻找中途退出的机会,是董事会里的强硬派。Peter Thiel虽然对公司前途判断不清,在对待小扎和公司方面,却温和多了。


Jim是公司最为重要的外部董事,不仅仅他的ACCEL PARTNERS是公司的最大投资人,他个人也是公司的直接投资者和持股人。ACCEL投资FB的时候,给了1亿美金高价,小扎却要求Jim亲自担任公司董事(而不是那位发掘FB项目的Kevin Efrusy。Jim斟酌再三,答应担任公司董事,但他开出一个附加条件:他个人也参与本轮融资,投资100万美金。扎克伯格爽快地答应了!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扎克伯格最幸运的地方之一,在于他很早就建立了水平极高的董事会(PeterThiel、JimBreyer)以及顾问班子(ReidHoffman,Marc Andreessen, RonConway,Don Graham, Mark Pincus等人)。

我过去的经验是,越是水平极高的董事会,辩论就会越激烈! 那些“你好我好”的董事会,注定无法驾驭和成就一家优秀的公司,更遑论打造顶级企业!这一点,请创业者们深思。ACCEL PARTNERS老大Jim Breyer亲任董事,是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幸事,他在产品战略、收入模式、团队建设、文化塑造等各方面的标准,都非常之高;他在董事会常常发起讨论、倡导思辨,是FB最具建设性的一个外部董事。如果你们乐意拥有类似的董事,欢迎来找名川资本王求乐。

 

人无完人。PeterThiel在FB的早期,没给扎克伯格什么真知灼见。 据本书英文版的描述,他给小扎唯一一次建议就是不要迷信任何人。The $4.9 million valuation was lower than others that hadbeen dangled in front of Zuckerberg, but he was pleased to have found aninvestor who seemed to believe in giving the entrepreneur the benefit of thedoubt. Thiel told Zuckerberg "just don't fuck it up," which the CEOnow says was pretty much the only advice he got from Thiel in the company'searly years。

 

这段话中文版翻译的不准确,还遗漏了这么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其实Peter给的490万美金估值,比其他人给的估值略低,但是扎克伯格还是决定拿Peter的钱。 我估计小扎可能是为了示好,把原因告诉了Peter:我扎克伯格看中的是你的怀疑精神,这能帮到我们小字辈创业成长。

 

然后,PeterThiel给小扎的回话就一句话:“这都他妈的是屁话!”这句浑话,小扎深刻记在心里,让他悟到不要迷信任何人。

 

作为FB的股东和董事Peter Thiel ,诋毁对手TWITTER是个“140字节”的玩意儿,这是不光彩的。 国内有的人,用此话来打击新浪微博,这完全是大错特错!FB在和TWITTER战斗中,还真的吃力。若不是TWITTER团队分裂、出走和股东矛盾,结局可能还真不好说。

 

但是说实话,我真不喜欢FB,觉得好土,我难以理解我的海外同学们那么痴迷。我更喜欢Twitter!我猜,这是中国用户的共性,因此虽然陈一舟的投资做的风生水起,但人人网终究没能辉煌下去。。。。。(完)